預估價格
TWD 55,000,000-75,000,000
HKD 12,972,000-17,689,000
USD 1,670,200-2,277,600
CNY 2,277,600-12,088,000
成交價格
簽名備註
簽名右下:無極 ZAO
簽名畫背:ZAO 1.6.65 Pour Paule-Marie et André Chastel Très amicalement, 無極 ZAO
來源
藝術史學家寶拉-瑪莉與安德烈 ‧ 夏斯特舊藏,法國
艾德拍賣,巴黎,2003年7月1日,編號503
蘇富比拍賣,香港,2005年10月24日,編號774
現有收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簽名畫背:ZAO 1.6.65 Pour Paule-Marie et André Chastel Très amicalement, 無極 ZAO
來源
藝術史學家寶拉-瑪莉與安德烈 ‧ 夏斯特舊藏,法國
艾德拍賣,巴黎,2003年7月1日,編號503
蘇富比拍賣,香港,2005年10月24日,編號774
現有收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附藝術家簽名之照片保證書
此作品已由趙無極基金會鑑定,並納入其編纂的藝術家編年圖
錄續集,編號P-0489
此作品已由趙無極基金會鑑定,並納入其編纂的藝術家編年圖
錄續集,編號P-0489
+ 概述
「他的油畫和石版畫十分迷人,使我同時想起克利繪畫的神祕和倪瓚山水的簡練,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無
極是當今畫壇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貝聿銘
1948年後,趙無極由上海到巴黎開始他旅居法國的藝術生涯,受到當時西歐主流畫派影響,此時期的趙無極,正處於自我探索的階段,1949至1950年間,趙無極的多幅畫作已受保羅·克利作品影響。藝術家1960年代最典型的海景型橫式構圖,氣勢壯闊而生動,昇華長年繪畫之反思,再造全新的創作能量。學過六年音樂的趙無極,對於光源、空間的關切留意,以及音樂的抽象性特質,亦起了巧妙的鏈結。台灣藝術評論家杜若洲曾如此讚譽:「中國的空間」和「西方的光」是趙無極在藝術上的可觀成就之一。他不斷融合兩大文化的潛質,以其現代性的表達語彙,不僅是達到精神上的遨遊,更是締造了一個全新的視覺世界。至今仍被藏家們趨之若鶩的趙無極「狂草時期」系列。從1960至1965年,分別展覽於於最具影響力和傳奇性的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與紐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舉辦個展,並受邀於國際美術館參展等。趙無極曾形容那時候的自己:「我那十年全速前進,就像駕駛一輛高速飛馳的車。」綜觀「狂草時期」作品,最大特色為其畫面磅礡氣勢,構圖緊湊而力量賁張。趙無極巧妙融匯東西藝術色彩和線條之所長,實屬古往今來世界第一。尤其創作者心中抒情暢意之情懷,透過筆下妙不可言、千變萬化之運筆手法,疊加成浩然廣闊、稠迭連綿之深度空間。細觀其線條勾勒如瘦金解構,充滿力度、挺勁犀利的運筆態勢,時而激昂、時而如山川相繆,且任由觀者依循神往天地之沛然能量,感呼於渺滄海之一粟。拍品《1.6.65》屬趙無極「狂草時期」創作,以中型尺幅之標誌型橫向結構,淋漓盡致展演藝術家狂草時期之代表性繪畫特色。背景以淡赭色打底,延續1964年開
始的沈穩褐色調,襯以細筆層疊精心佈局之橙、白、紫、黑、紅用色。相較於早期彩度之對比強烈,畫作《1.6.65》用色之節約,更著重出藝術家探求筆意與構圖之巧妙平衡。霞光橫掃畫面上半部,筆勢猶如飛鳶颯爽展翼,淋漓暢快,探至結構中心筆力緊俏,宛若挾飛仙以遨遊的節奏緊湊,整體充滿力度與層次起伏。無論是筆勢或色彩結構,皆為剛柔並濟,舒張有度,發揮出藝術家最大的創作能量。依據藝術家親筆題識於《1.6.65》畫背的文字,得悉此作原為法國藝術史學家安德烈.夏斯特(André, Chastel, 1912-1990)與寶拉-瑪莉.夏斯特(Paule-Marie Grand Chastel, 1914-2006)夫婦私人收藏。前者以豐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研究,在1975年榮獲法蘭西文學院院士。任
教巴黎索邦大學期間,安德列.夏斯特為培養藝術史學者與未來的學術人才,1959年成立「現代建築史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histoire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 (CRHAM))衍伸至今已經改組為「安德烈.夏斯特中心」(Centre André Chastel )為法國重點研究歐
洲文化遺產和西方藝術史之學術機構。夏斯特經常拜訪同時代藝術家,如安德烈.馬松(André Masson)和趙無極,彼此建立深厚友誼。
趙無極1921年北京出生,2013年辭世於瑞士,在其漫長的93歲人生中,有大半在法國度過,他的華裔血源與文化傳承、法國國籍與藝術養成,與歐美主流畫廊密切合作超過半世紀,他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藝術家代表,在國際間受歡迎其來有自。家境的富裕與豐沛的人脈,他一生的藝術生涯算是十分順遂。趙無極大半生在歐洲度過,揚名海外,具有顯赫的資歷,他的藝術成就可謂華人之光。為了表彰趙無極在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2002年12月,他繼朱德群之後成為第二位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終身院士的華裔畫家。法蘭西學院藝術終身院士,乃是法國政府給予藝術家最高的榮譽表揚。
極是當今畫壇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貝聿銘
1948年後,趙無極由上海到巴黎開始他旅居法國的藝術生涯,受到當時西歐主流畫派影響,此時期的趙無極,正處於自我探索的階段,1949至1950年間,趙無極的多幅畫作已受保羅·克利作品影響。藝術家1960年代最典型的海景型橫式構圖,氣勢壯闊而生動,昇華長年繪畫之反思,再造全新的創作能量。學過六年音樂的趙無極,對於光源、空間的關切留意,以及音樂的抽象性特質,亦起了巧妙的鏈結。台灣藝術評論家杜若洲曾如此讚譽:「中國的空間」和「西方的光」是趙無極在藝術上的可觀成就之一。他不斷融合兩大文化的潛質,以其現代性的表達語彙,不僅是達到精神上的遨遊,更是締造了一個全新的視覺世界。至今仍被藏家們趨之若鶩的趙無極「狂草時期」系列。從1960至1965年,分別展覽於於最具影響力和傳奇性的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與紐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舉辦個展,並受邀於國際美術館參展等。趙無極曾形容那時候的自己:「我那十年全速前進,就像駕駛一輛高速飛馳的車。」綜觀「狂草時期」作品,最大特色為其畫面磅礡氣勢,構圖緊湊而力量賁張。趙無極巧妙融匯東西藝術色彩和線條之所長,實屬古往今來世界第一。尤其創作者心中抒情暢意之情懷,透過筆下妙不可言、千變萬化之運筆手法,疊加成浩然廣闊、稠迭連綿之深度空間。細觀其線條勾勒如瘦金解構,充滿力度、挺勁犀利的運筆態勢,時而激昂、時而如山川相繆,且任由觀者依循神往天地之沛然能量,感呼於渺滄海之一粟。拍品《1.6.65》屬趙無極「狂草時期」創作,以中型尺幅之標誌型橫向結構,淋漓盡致展演藝術家狂草時期之代表性繪畫特色。背景以淡赭色打底,延續1964年開
始的沈穩褐色調,襯以細筆層疊精心佈局之橙、白、紫、黑、紅用色。相較於早期彩度之對比強烈,畫作《1.6.65》用色之節約,更著重出藝術家探求筆意與構圖之巧妙平衡。霞光橫掃畫面上半部,筆勢猶如飛鳶颯爽展翼,淋漓暢快,探至結構中心筆力緊俏,宛若挾飛仙以遨遊的節奏緊湊,整體充滿力度與層次起伏。無論是筆勢或色彩結構,皆為剛柔並濟,舒張有度,發揮出藝術家最大的創作能量。依據藝術家親筆題識於《1.6.65》畫背的文字,得悉此作原為法國藝術史學家安德烈.夏斯特(André, Chastel, 1912-1990)與寶拉-瑪莉.夏斯特(Paule-Marie Grand Chastel, 1914-2006)夫婦私人收藏。前者以豐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研究,在1975年榮獲法蘭西文學院院士。任
教巴黎索邦大學期間,安德列.夏斯特為培養藝術史學者與未來的學術人才,1959年成立「現代建築史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histoire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 (CRHAM))衍伸至今已經改組為「安德烈.夏斯特中心」(Centre André Chastel )為法國重點研究歐
洲文化遺產和西方藝術史之學術機構。夏斯特經常拜訪同時代藝術家,如安德烈.馬松(André Masson)和趙無極,彼此建立深厚友誼。
趙無極1921年北京出生,2013年辭世於瑞士,在其漫長的93歲人生中,有大半在法國度過,他的華裔血源與文化傳承、法國國籍與藝術養成,與歐美主流畫廊密切合作超過半世紀,他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藝術家代表,在國際間受歡迎其來有自。家境的富裕與豐沛的人脈,他一生的藝術生涯算是十分順遂。趙無極大半生在歐洲度過,揚名海外,具有顯赫的資歷,他的藝術成就可謂華人之光。為了表彰趙無極在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2002年12月,他繼朱德群之後成為第二位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終身院士的華裔畫家。法蘭西學院藝術終身院士,乃是法國政府給予藝術家最高的榮譽表揚。
相關資訊
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台北2025春季拍賣會
2025/06/01 (日) 下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