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232 羅芙奧台北2019春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19春季拍賣會

1. 12. 68 (13. 2. 77)

趙無極 (華裔法籍, 1920 - 2013)

1968-1977

油彩 畫布

162 x 114 cm

預估價格

TWD 估價待詢

成交價格

TWD 293,760,000

HKD 72,893,300

USD 9,296,202

CNY 64,421,052


簽名備註

簽名右下:無極 ZAO 簽名畫背:ZAO WOU-ki 1. 12. 68/13. 2. 77

來源: 艾斯畫廊,斯德哥爾摩 私人收藏,亞洲 展覽: 「趙無極回顧展」(法蘭西畫廊籌辦), 夏樂華美術皇宮,比利時,1970 圖錄: 尚.雷馬利,《趙無極》夏勒華美術皇宮回顧展目錄, 法蘭西畫廊,巴黎,1970,頁33 尚.雷馬利,《趙無極》,藝術圈出版社,巴黎,1986, 黑白圖版,編號 402,頁334

+ 概述

老莊思想的無極 二十世紀華人藝壇出現過兩位重量級繪畫大師,一位是所謂的「佛教畫家」,另一位則是「道教畫家」,前者指的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後者指的是西畫大師趙無極。雖然張大千年輕時曾一度出家,創作的主題偶與佛教藝術有關,但此處我們無意深究他們的實質宗教信仰。其實所謂「佛教畫家」與「道教畫家」是兩位大師一次相遇時,彼此以「姓名」戲稱的一段趣事。「大千」、「無極」,在中國的確都是富含哲學意涵的名字。在此,我們要介紹這位繪畫創作中帶有老莊思想的「無極」大師。 其實「無極」二字,乃是畫家信奉道教的祖父特意所起的名字。「無極」意指宇宙太初,混混沌沌,一物未有的景象。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表太極」的無限宇宙觀念。而窮究宇宙無窮之哲學思想,後來冥冥之中逐漸成為趙無極畢生服膺的藝術價值。終其一生,他的畫作一貫簽名方式,必見「无極」(無極的古字)兩個漢字,可以想見他時刻惦念自己的文化根源。 法國詩人兼藝評家亞蘭‧儒佛魯瓦在《藝術》雜誌中有過一段評述:「趙無極的作品明確地反映了中國人的宇宙觀是如何成為全球性現代觀點:是虛無玄遠,而非冥想的對象,反映著冥想的精神。諸如保羅‧克利、馬克‧托比和亨利‧米修等如此不同的人物,都求助於這一思想。」中國人的宇宙觀,老莊的道家思想,潛藏在趙無極的細膩思惟裡,進而融入他的繪畫中。趙無極筆下的符號、線條顫動地呈現愉悅自由的感受,中國甲骨文、鐘鼎文等充滿繪畫性的啟發,有一段時間讓趙無極盡情陶醉在故國文化的蘊藏。然而克利的影響後來帶來不小的包袱,加以情感上的嚴重受創,讓他一度幾乎要放逐自己。後來,他索性將符號、形象完全放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折之後尋見寬廣空間,大山大水的雄渾氣勢正準備迎向他。1958年後,趙無極的畫作不再有標題,僅在畫布背面註明創作完成的日期。 趙無極曾說過:「畢卡索教會我們如何去畫畢卡索,但塞尚教會我如何去注視我們中國畫的本質。」他的意思是說,看畢卡索的畫,得到空間的啟示不多,但看塞尚,尤其是看《聖維克多山》,「山與天空色塊連接不可分的情況,完全是中國畫的辦法」。趙無極認為旅行也是充電的良方,自古中國文人從名山大川參透哲理,現代畫家自然也能藉由走覽博物館、探訪各地人文風景名勝,尋獲激盪靈感的好素材。1951年趙無極到瑞士伯恩遊歷,在一次展覽中首度發現保羅‧克莉的繪畫,克利以近似書法符號的畫法表達內心的世界。這樣的作品竟能貼近自己的心靈,透過深受中國書法與阿拉伯文字所啟發的克利,此後趙無極的靜物、花卉已經不復存在,他轉向一種想像的符號和不可讀的書寫,趙無極找到西方繪畫的另一種層次,進入「詩」一般自由的境界。 自由超脫的創作歷程 趙無極在香港重新找到愛情,他的第二任美麗明星妻子美琴。返回巴黎之後,搬進一間 新的住家與畫室,尤其是大畫室幾乎他成為與世隔絕的心靈避風港。此時他的藝術成 就正走向巔峰的新階段。趙無極從1960至1970 年的十年間全心地作畫,他在自傳裡回 憶,這十年對他而言就像是開保時捷跑車的速度一樣,飛快地逝去,他覺得時間在催促 著,要他趕緊把尋得的想法表現出來。愛情也激勵著他,唯一的念頭就是不斷地工作、 工作。後來回顧這十年的工作,他方才覺得有了具體的成果,進入繪畫的成熟期。 重新發現中國 1960年他應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64年他舉辦個人第一次回顧展。而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以及美國的庫茲畫廊等合力的支持下,趙無極的繪畫每年的展出不斷,在歐美都有極高的能見度,廣受歡迎,尺幅也在自信的加持下,愈畫愈大。 1960年代趙無極的豐沛創造力使他登上另一座高峰。趙無極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說明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藝術對他的雙重關係。他不只一次地談到巴黎對他的影響,巴黎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隨著思想的成熟,他慢慢地重新發現中國,進而在繪畫中反映中國。然而這回溯本源卻須歸功於巴黎。如果未曾留學歐洲,如果不是到人文薈萃的巴黎,那麼他的藝術不會呈現如今的面貌。無疑地,他的繪畫揉合了中國與西方的藝術精髓,「將法國的情致與遠東的空間感知相互結合」(日本美術史學家高階秀爾語)。 然而1960年代的作品,因為妻子罹患憂鬱症 疾病,出現充滿激烈的筆觸與運動感,內心 有難以複雜的情感糾葛。多位藝術評論家都 認為,1972年美琴的離世,成為趙無極繪畫 階段的分野,後來在水墨畫中重拾繪畫的動 力。可以說,趙無極在1970年代之後,油畫 色彩轉為豔麗,重視繪畫裡的光線感。以作 品《1.12.68 (13.2.77)》為例談趙無極之經典 風格從作品《1.12.68》(13.2.77)的題目 來看,這是一幅完成於 1968年12月1日,而 1977年2月13日又再加筆的畫作。在趙無極 一些作品中偶而可見兩種年代的款識。1968 年應是畫家創作鬥志高昂、意氣風發的巔峰 時期,尤其這幅畫作還入選了由法蘭西畫 廊籌備,比利時夏樂華美術皇宮的盛大回顧 展,不論對於畫家或代理畫廊而言,作品的 力度與份量不言可喻。 然而,1968年卻也是令趙無極悲憤交加的一年。趙無極於1988年與第三任妻子梵思娃合力撰寫的法文自傳裡,第一句話就是提到他的父親:「我的父親逝世於1968年,正值文 化大革命。」1968年時趙無極早已經揚名異 域多年,卻苦於1949年後中國的重大歷史轉 折,一直無法順利回鄉探視父母。趙無極一 直到1972年才拿到簽證,返回別離24年的故 鄉。這份對父親的深深遺憾一直到1985年, 趙無極回杭州母校講學時,才稍稍獲得寬 慰。或許是因為失去至親的悲憤,以及妻子 重病的雙重折磨,在《1.12.68》畫作裡出現 波濤洶湧難以撫平的情緒,如同此時期其他 作品一樣顯得氣勢磅礡。《1.12.68》的畫面 裡一大片殷紅天地,暗赭色的筆觸在畫面一 方翻騰糾結,空間裡也滲透出金與白的溫和 光輝,顫動中形成對比的平衡,產生宏大的 氣勢與張力。 在《1.12.68》作品中,趙無 極採用中國山水畫的直幅構圖,而非西方常 見的橫幅自然風景形式。直幅構圖,帶有高 遠、深遠的境界,那是中國的自然觀與空間 觀念。然而,住在巴黎的趙無極亦長期接觸 西方傳承的美學思惟裡,他巧妙的把西方特 有的光線感,融入創作之中。 表現出的莊嚴光輝耀性,及其奇幻神祕的華麗色彩空間,此幅畫作曾在法蘭西畫廊的資助下,赴比利時夏樂華美術皇宮中展出,後來輾轉由斯德哥爾摩的艾斯畫廊所購藏。趙無極的藝術感染力其實早已跨越疆界,收藏其作品的美術機構與收藏家遍佈全世界。多年前趙無極獲頒日本皇室大獎「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1994),法蘭西學院美術院士(2002)的最高榮耀。而在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史中,趙無極早被譽為扮演了一位先行者的開拓角色。或許在藝術生涯的歷程中,趙無極堪稱是幸運的,但同時在他的生命軌跡裡亦經歷無數的不幸,他堅強地歷經許多的困境與波動,過去的激越感懷完全抒發在他的繪畫中。過盡千帆之後,畫家逐漸坦然以對,朝向「澹然無極」的中國老莊思想核心精神。
相關資訊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台北2019春季拍賣會

2019/06/02 (日) 下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