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32 罗芙奥台北2019春季拍卖会

罗芙奥台北2019春季拍卖会

1. 12. 68 (13. 2. 77)

赵无极 (华裔法籍, 1920 - 2013)

1968-1977

油彩 画布

162 x 114 cm

预估价格

TWD 估价待询

成交价格

TWD 293,760,000

HKD 72,893,300

USD 9,296,202

CNY 64,421,052


签名备注

签名右下:无极 ZAO 签名画背:ZAO WOU-ki 1. 12. 68/13. 2. 77

来源: 艾斯画廊,斯德哥尔摩 私人收藏,亚洲 展览: “赵无极回顾展”(法兰西画廊筹办), 夏乐华美术皇宫,比利时,1970 图录: 尚.雷马利,《赵无极》夏勒华美术皇宫回顾展目录, 法兰西画廊,巴黎,1970,页33 尚.雷马利,《赵无极》,艺术圈出版社,巴黎,1986, 黑白图版,编号 402,页334

+ 概述

老庄思想的无极 二十世纪华人艺坛出现过两位重量级绘画大师,一位是所谓的“佛教画家”,另一位则是“道教画家”,前者指的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后者指的是西画大师赵无极。虽然张大千年轻时曾一度出家,创作的主题偶与佛教艺术有关,但此处我们无意深究他们的实质宗教信仰。其实所谓“佛教画家”与“道教画家”是两位大师一次相遇时,彼此以“姓名”戏称的一段趣事。“大千”、“无极”,在中国的确都是富含哲学意涵的名字。在此,我们要介绍这位绘画创作中带有老庄思想的“无极”大师。 其实“无极”二字,乃是画家信奉道教的祖父特意所起的名字。“无极”意指宇宙太初,混混沌沌,一物未有的景象。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表太极”的无限宇宙观念。而穷究宇宙无穷之哲学思想,后来冥冥之中逐渐成为赵无极毕生服膺的艺术价值。终其一生,他的画作一贯签名方式,必见“无极”(无极的古字)两个汉字,可以想见他时刻惦念自己的文化根源。 法国诗人兼艺评家亚兰‧儒佛鲁瓦在《艺术》杂志中有过一段评述:“赵无极的作品明确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如何成为全球性现代观点:是虚无玄远,而非冥想的对象,反映着冥想的精神。诸如保罗‧克利、马克‧托比和亨利‧米修等如此不同的人物,都求助于这一思想。”中国人的宇宙观,老庄的道家思想,潜藏在赵无极的细腻思惟里,进而融入他的绘画中。赵无极笔下的符号、线条颤动地呈现愉悦自由的感受,中国甲骨文、钟鼎文等充满绘画性的启发,有一段时间让赵无极尽情陶醉在故国文化的蕴藏。然而克利的影响后来带来不小的包袱,加以情感上的严重受创,让他一度几乎要放逐自己。后来,他索性将符号、形象完全放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折之后寻见宽广空间,大山大水的雄浑气势正准备迎向他。1958年后,赵无极的画作不再有标题,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完成的日期。 赵无极曾说过:“毕卡索教会我们如何去画毕卡索,但塞尚教会我如何去注视我们中国画的本质。”他的意思是说,看毕卡索的画,得到空间的启示不多,但看塞尚,尤其是看《圣维克多山》,“山与天空色块连接不可分的情况,完全是中国画的办法”。赵无极认为旅行也是充电的良方,自古中国文人从名山大川参透哲理,现代画家自然也能借由走览博物馆、探访各地人文风景名胜,寻获激荡灵感的好素材。1951年赵无极到瑞士伯恩游历,在一次展览中首度发现保罗‧克莉的绘画,克利以近似书法符号的画法表达内心的世界。这样的作品竟能贴近自己的心灵,透过深受中国书法与阿拉伯文字所启发的克利,此后赵无极的静物、花卉已经不复存在,他转向一种想像的符号和不可读的书写,赵无极找到西方绘画的另一种层次,进入“诗”一般自由的境界。 自由超脱的创作历程 赵无极在香港重新找到爱情,他的第二任美丽明星妻子美琴。返回巴黎之后,搬进一间 新的住家与画室,尤其是大画室几乎他成为与世隔绝的心灵避风港。此时他的艺术成 就正走向巅峰的新阶段。赵无极从1960至1970 年的十年间全心地作画,他在自传里回 忆,这十年对他而言就像是开保时捷跑车的速度一样,飞快地逝去,他觉得时间在催促 着,要他赶紧把寻得的想法表现出来。爱情也激励着他,唯一的念头就是不断地工作、 工作。后来回顾这十年的工作,他方才觉得有了具体的成果,进入绘画的成熟期。 重新发现中国 1960年他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64年他举办个人第一次回顾展。而在巴黎的法兰西画廊,以及美国的库兹画廊等合力的支持下,赵无极的绘画每年的展出不断,在欧美都有极高的能见度,广受欢迎,尺幅也在自信的加持下,愈画愈大。 1960年代赵无极的丰沛创造力使他登上另一座高峰。赵无极在一次访问中提到:“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艺术对他的双重关系。他不只一次地谈到巴黎对他的影响,巴黎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随着思想的成熟,他慢慢地重新发现中国,进而在绘画中反映中国。然而这回溯本源却须归功于巴黎。如果未曾留学欧洲,如果不是到人文荟萃的巴黎,那么他的艺术不会呈现如今的面貌。无疑地,他的绘画揉合了中国与西方的艺术精髓,“将法国的情致与远东的空间感知相互结合”(日本美术史学家高阶秀尔语)。 然而1960年代的作品,因为妻子罹患忧郁症 疾病,出现充满激烈的笔触与运动感,内心 有难以复杂的情感纠葛。多位艺术评论家都 认为,1972年美琴的离世,成为赵无极绘画 阶段的分野,后来在水墨画中重拾绘画的动 力。可以说,赵无极在1970年代之后,油画 色彩转为艳丽,重视绘画里的光线感。以作 品《1.12.68 (13.2.77)》为例谈赵无极之经典 风格从作品《1.12.68》(13.2.77)的题目 来看,这是一幅完成于 1968年12月1日,而 1977年2月13日又再加笔的画作。在赵无极 一些作品中偶而可见两种年代的款识。1968 年应是画家创作斗志高昂、意气风发的巅峰 时期,尤其这幅画作还入选了由法兰西画 廊筹备,比利时夏乐华美术皇宫的盛大回顾 展,不论对于画家或代理画廊而言,作品的 力度与份量不言可喻。 然而,1968年却也是令赵无极悲愤交加的一年。赵无极于1988年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合力撰写的法文自传里,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他的父亲:“我的父亲逝世于1968年,正值文 化大革命。”1968年时赵无极早已经扬名异 域多年,却苦于1949年后中国的重大历史转 折,一直无法顺利回乡探视父母。赵无极一 直到1972年才拿到签证,返回别离24年的故 乡。这份对父亲的深深遗憾一直到1985年, 赵无极回杭州母校讲学时,才稍稍获得宽 慰。或许是因为失去至亲的悲愤,以及妻子 重病的双重折磨,在《1.12.68》画作里出现 波涛汹涌难以抚平的情绪,如同此时期其他 作品一样显得气势磅礴。《1.12.68》的画面 里一大片殷红天地,暗赭色的笔触在画面一 方翻腾纠结,空间里也渗透出金与白的温和 光辉,颤动中形成对比的平衡,产生宏大的 气势与张力。 在《1.12.68》作品中,赵无 极采用中国山水画的直幅构图,而非西方常 见的横幅自然风景形式。直幅构图,带有高 远、深远的境界,那是中国的自然观与空间 观念。然而,住在巴黎的赵无极亦长期接触 西方传承的美学思惟里,他巧妙的把西方特 有的光线感,融入创作之中。 表现出的庄严光辉耀性,及其奇幻神秘的华丽色彩空间,此幅画作曾在法兰西画廊的资助下,赴比利时夏乐华美术皇宫中展出,后来辗转由斯德哥尔摩的艾斯画廊所购藏。赵无极的艺术感染力其实早已跨越疆界,收藏其作品的美术机构与收藏家遍布全世界。多年前赵无极获颁日本皇室大奖“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1994),法兰西学院美术院士(2002)的最高荣耀。而在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史中,赵无极早被誉为扮演了一位先行者的开拓角色。或许在艺术生涯的历程中,赵无极堪称是幸运的,但同时在他的生命轨迹里亦经历无数的不幸,他坚强地历经许多的困境与波动,过去的激越感怀完全抒发在他的绘画中。过尽千帆之后,画家逐渐坦然以对,朝向“澹然无极”的中国老庄思想核心精神。
相关资讯

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罗芙奥台北2019春季拍卖会

2019/06/02 (日) 下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