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057 羅芙奧2019春季拍賣會

羅芙奧2019春季拍賣會

蔓綠絨靜物

貝爾納.畢費 (法國, 1928 - 1999)

1988年

油彩 畫布

130 x 89 cm

預估價格

TWD 6,000,000-9,000,000

HKD 1,531,000-2,296,000

USD 195,400-293,200

CNY 1,316,000-1,974,000

成交價格

TWD 9,360,000

HKD 2,322,580

USD 296,202

CNY 2,052,631


簽名備註

簽名右上:Bernard Buffet 年代左上:1988 題名畫框:Nature morte au philodendron
附巴黎莫里斯‧賈尼耶畫廊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來源: 私人收藏,法國

+ 概述

貝爾納.畢費1928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第17區。畢費10歲開始學畫, 14歲在浮日廣場的夜校班遇到繪畫上的啟蒙導師:達伯夫耶先生(Mr. Darbefeuille)。15歲年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鄂簡.納伯恩(Eugène Narbonne)工作室見習,在美院學習時,畢費已經被公認非常具有才華。在 1947年,19歲的他舉辦了人生第一次個展,迴響熱烈,展品全數售出。同年在 巴黎的秋季沙龍上,作品《生病的男人》(L'Homme accoudé)引來評論家讚 譽。雷蒙.科尼亞(Raymond Cogniat)代表法國政府買下作品 《公雞》(Le Coq mort)。1948年,年僅20歲即事業有成的畢費,遇見足以改變他一生的天 才少年皮耶.貝傑(Pierre Bergé;亦是後來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一輩子的事業伴侶和愛人)。在其幫助下畢費於30歲前即登上了事業的巔峰, 期間畫出了他的著名代表作《戰爭的恐怖:槍手》(Horreur de la guerre: Les fusillés),1954成為當時以具象為繪畫為主,法國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 戰後對抗抽象繪畫的的青年才俊。 畢費儘管本性靦腆,在藝術面前是一個不會妥協讓步的人。但其一生卻不乏跌宕起伏且很早便聲名鵲起。在 那個時代,巴黎仍是風起雲湧的藝術之都,年僅20歲(1948年)即加入了反抽象藝術團體,畢費結識了莫 里斯.布瓦泰爾(Maurice Boitel)和路易.維耶爾莫(Louis Vuillermoz)二人後來均成為巴黎畫派「青年 繪畫」的發起者。在當時的巴黎繪畫領域更是百花齊放,氣勢蓬勃。各大畫廊中,畢卡索(Pablo Picasso) 和馬諦斯(Henri Matisse)等名家之作與「新巴黎畫派」或「青年繪畫」等新興流派同台亮相,關於寫實主 義、具象和抽象風格的討論熱火朝天。而貝爾納.畢費則被視為該畫派最富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終其一生 都堅持「新寫實主義」(Neo-Realist style)的繪畫創作。他選擇用具象的黑色線條和戲劇性的畫面去描寫 一個「寫實主義者」內心的痛苦。獨樹一幟的風格,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筆下的線條愈發消瘦鋒利,創作出 一系列前所未見的造型和題材。 作為在亞洲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法國藝術家,畢費的作品同樣有濃厚的東方情懷。畢費素以身邊所見所聞為 題,早期作品以描繪周遭借喻所思所感,以表現性的風格,透過不同的人物肖像、動物、靜物和城市風景繪 畫,寄託感懷,如一方煙缸、一盞檯燈、昆蟲標本等靜物素材。而「瓶花」又為畢費靜物作品中常見的創作 主題,隨著歲月不斷改變,物換星移間生活的物件出現的次數或有增減。花,藝術家一生最愛之一,貫穿了 各個時期的筆觸,見證了藝術家從經典手法到另一個對繪畫的新體驗與感悟。那一期間作品中多為方桌一 隅,玻璃瓶內的花朵,在藝術家帶有具象和表現手法,傳達植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強韌有力的筆觸,襯托 耀眼鮮明的色彩,畫面流露著當時瀰漫於歐洲社會的沉鬱氣氛。剛毅線條為畫面添加侵略感,然有時亦壓抑 霸氣而顯得內斂。 作品《蔓綠絨靜物》屬於畢費靜物系列中特別帶有濃濃東方符號的作品,藝術家以粗獷有力的黑色線條勾勒 透明玻璃花瓶,而較為柔和的黑線條勾勒東方的瓷器。三件瓷器均衡擺放在畫面的左右和中間,果盤中翠 青的梨子在一抹杏黃綢緞下映襯得出色,兩者搭配鮮明,色彩一致且互相呼應。線條利落地描繪出水果的姿 態,果盤兩側是來自日本伊萬里燒的瓷器。畢費以比較細膩的黑線條,描繪日本葫蘆形花瓶輪廓,又以明黃 為底配以赭石、湖藍、綠松色,在邊處抹上幾道複合著黑線勾勒出絢爛而繁複的東方樣式。與葫蘆瓶相對稱 的龜背竹,碩大向上伸展的枝葉輪廓,葉子和葉柄彷彿要衝破界限的限制,渾身散發著一股讓人不可小覷的 氣燄。新穎的構圖將觀者的視覺焦點由畫中央牽引至後方的景緻,畫面的平衡感得到延展,熾熱的力量彷彿 要從重心處擴散至四面八方。而個性十足的簽名與書寫年代方式,無疑是畢費特有的標籤,不是隱身於畫面 的一隅,而是主體一旁作為畫面平衡構圖的要角。 畢費一生致力於繪畫創作,時間長達50餘年,其中主題則以馬戲團小丑、鬥牛士、肖像、風景、花卉、靜 物為多。從1940年代崛起於藝壇之後,1950年代,畢費專注繪畫,畫面多以憂鬱寡歡的肖像來表達法國人 在戰後的不安心境。到了1960年代,畢費筆下的人與物在尖銳粗曠的線條下更顯高亢激昂。此件《蔓綠絨 靜物》作品是晚期畢費瓶花靜物系列中,東方色彩最為濃重的一幅,過往的作品中花瓶多呈歐式細長的倒三 角狀,本件作品尤為突出了東方伊萬里燒瓷器的華貴,紋飾複雜用筆頗為細膩,可見藝術家對東方文化的熱 忱。與此同時遠在東方的日本藏家對畢費的鍾情是自1970年代開始。究其原因除了藝術不分國界此主因,畢 費以物喻情的藝術本質更是暗合東方人內斂含蓄的修身性格,其筆下尖銳簡練的線條和獨特的空間處理,與 日本傳統版畫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1963年,日本銀行家岡野喜一郎(1917-1995)在東京一場畢費個展上對其作品一見鍾情,1973年這位收 藏家在跨越半個地球在日本靜岡縣三島的駿河町成立了世界第一座貝爾納.畢費美術館(Musée Bernard Buffet)長期展示上千張畢費的作品。畢費在寫實主義上的堅持其實更像是一種具有洞鑒式的勇氣與睿智, 同樣欣賞畢費才華的還有與之相識友誼共五十載的傳奇人物畫商莫里斯.賈尼耶(Maurice Garnier),自 1970年代後期之後的三十年間,不遺餘力繼續將畢費的影響力推動到法國海外,並促成多個重要美術館展 覽,例如蘇黎世希丹文中心(Seedamm Cultural Center, Zurich, 1983)、東京小田急美術館(The Odakyu Museum, Tokyo, 1987)、莫斯科普希金美術館(Pouchkine Museum, Moscow, 1991)、高雄市立美術館 (1996)等。
相關資訊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2019春季拍賣會

2019/06/01 (六) 下午2:00